港口是具有水陸聯運設備和條件,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。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,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,船舶停泊、裝卸貨物、上下旅客、補充給養的場所。由于港口是聯系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(國際航空運輸)的一個天然界面,因此,人們也把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的一個特殊結點。
在中國,沿海港口建設重點圍繞煤炭、集裝箱、進口鐵礦石、糧食、陸島滾裝、深水出海航道等運輸系統進行,特別加強了集裝箱運輸系統的建設。政府集中力量在大連、天津、青島、上海、寧波、廈門和深圳等多個港口建設了一批深水集裝箱碼頭,為中國集裝箱樞紐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;煤炭運輸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強,新建成一批煤炭裝卸船碼頭。同時,改建、擴建了一批進口原油、鐵礦石碼頭。到2004年底,沿海港口共有中級以上泊位2500多個,其中萬噸級泊位650多個;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150萬標準箱,躍居世界第一位。一些大港口年總吞吐量超過億噸,上海港、深圳港、青島港、天津港、廣州港、廈門港、寧波港、大連港八個港口已進入集裝箱港口世界50強。(選自《中國2005》)
最原始的港口是天然港口,有天然掩護的海灣、水灣、河口等場所供船舶停泊。
中國港口行業正處在產業的擴張期,港口碼頭泊位大型化、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升,港口碼頭行業正面臨著持續繁榮的契機。另,2011年國家交通運輸部出臺了《公路水路交通運輸"十二五"科技發展規劃》、《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"十二五"發展規劃》等政策,為中國港口碼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。
中國沿海的各大港口已經部分完成,或在進行或在醞釀資產整合,另外部分沿海和內河港口也互相尋求合作共謀發展。
相鄰或相近的港口實現一體化運營,以及沿海和內河港口之間的聯姻,都將成為未來中國港口行業的主要趨勢。港口資源整合規模和范圍會越來越大,港口的資源整合,企業重組將推動行業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發展,經過資源的整合,港口的優勢也將凸現,競爭力將加強。因此,國內優秀的港口碼頭行業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,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。正因為如此,一大批國內優秀的港口碼頭行業企業迅速崛起,逐漸成為行業中的翹楚!
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,是實現外向型經濟的窗口,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。中國大陸主要港口在世界港口中已經占據重要地位,在世界港口的排名不斷靠前,其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,成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最多,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。
2010年,寧波-舟山港以6.33億噸排在世界前十大貨運港的第一位,此外,中國大陸八大集裝箱港口全部進入30名,其中有5個港口進入前10名,占據世界前十大集裝箱港口半壁江山。然而,在2002年集裝箱港口排名中,中國大陸只有上海和深圳兩港擠入世界前十大集裝箱港口;青島港進入前20位,寧波和廈門港在30名之外,大連港在50名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