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,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。也稱為水工程。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,但其自然存在的狀態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的需要。只有修建水利工程,才能控制水流,防止洪澇災害,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,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。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壩、堤、溢洪道、水閘、進水口、渠道、渡漕、筏道、魚道等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,以實現其目標。
按目的或服務對象可分為:防止洪水災害的防洪工程;防止旱、澇、漬災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農田水利工程,或稱灌溉和排水工程;將水能轉化為電能的水力發電工程;改善和創建航運條件的航道和港口工程;為工業和生活用水服務,并處理和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城鎮供水和排水工程;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質污染,維護生態平衡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環境水利工程;保護和增進漁業生產的漁業水利工程;圍海造田,滿足工農業生產或交通運輸需要的海涂圍墾工程等。一項水利工程同時為防洪、灌溉、發電、航運等多種目標服務的,稱為綜合利用水利工程。
蓄水工程指水庫和塘壩(不包括專為引水、提水工程修建的調節水庫),按大、中、小型水庫和塘壩分別統計。
引水工程指從河道、湖泊等地表水體自流引水的工程(不包括從蓄水、提水工程中引水的工程),按大、中、小型規模分別統計。 提水工程指利用揚水泵站從河道、湖泊等地表水體提水的工程(不包括從蓄水、引水工程中提水的工程),按大、中、小型規模分別統計。調水工程指水資源一級區或獨立流域之間的跨流域調水工程,蓄、引、提工程中均不包括調水工程的配套工程。地下水源工程指利用地下水的水井工程,按淺層地下水和深層承壓水分別統計。
我國人均水資源并不豐富,且時空分布不均,這決定了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國家。
《2013-2017年中國水利工程行業領先企業經營策略與優劣勢分析報告》顯示,我國水旱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占各類自然災害直接經濟總損失的60%左右。1990年以來,全國年均洪澇災害損失在1100億元左右,約占同期GDP 的2%;遇到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,該比例可達3%-4%。水利工程行業是一個極度依賴政府投資的行業,而水利投資長期滯后導致了減災效果的不理想。
數據顯示,水利投資占FAI、GDP的比重在2002-2008年間持續下滑,2009年由于四萬億投資拉動而略有上升,占到GDP的0.56%,2010年水利建設投資為2328億元,占到GDP的0.58%,但依然保持較低水平,無法適應經濟高速發展,預計水利建設將全面加速。
國務院2010年11月份批復的《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》為未來15-20年間水資源的綜合開發、利用、節約和保護等定下主基調,水資源正式上升到國家資源戰略層面的高度。由于關乎通脹和糧食安全問題,農村水利將成為重中之重;而為達到節能減排目標,水電建設預計仍將持續快速推進。
水利行業從2009年開始已邁入了加速通道,上行趨勢已經確立,“十二五”期間水利建設投資將達到2.11萬億,比“十一五”期間增長183.85%。
隨著水利工程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,大型水利工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,國內優秀的水利工程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,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。正因為如此,一大批國內優秀的水利工程企業迅速崛起,逐漸成為水利工程行業中的翹楚!